全球范围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社会环境和相关产业的动态变化衍生出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成为中国轮胎企业“走出去”绕不开的难点和痛点。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及轮胎企业逐步告别“野蛮生长”的发展方式,也为中国轮胎企业在海外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全球市场情绪转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显示,2019年和2020年全球经济产出增幅预计低于该组织此前对世界经济未来增长的预期。甚至有观点认为,全球经济已经开始进入“亚健康”状态。
《世界经济展望》关于世界产出的预测
《中国轮胎企业海外竞争力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认为,虽然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对中国轮胎出口的直接影响尚不明朗,但潜在影响不可忽视。而且,考虑到全球汽车轮胎进出口贸易尚未恢复至2014年之前的峰值,特别是全球贸易增长率已降至远低于2017年平均值的水平,中国轮胎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或将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
此外,全球化红利减少和贸易紧张局势升级所带来的政策不稳定性等因素,也增加了中国轮胎企业海外经营的风险。以美国市场为例,中国轮胎企业近年来频繁遭遇来自美国的“双反”调查,由此产生的非关税壁垒迫使轮胎企业必须承受更高的成本压力,削弱了价格竞争力。
2007年以来美对华轮胎贸易战
关税方面,尽管中国已与韩国、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等国家和经济体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中国轮胎出口在全球范围内仍普遍面临较大关税压力。同时,中国轮胎企业在海外被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频率和强度也呈上升趋势。
《蓝皮书》进一步指出,“走出去”的轮胎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还受当地人力成本的约束和限制。目前,劳动力成本伴随经济发展上升已成为常态,并有可能加重企业负担,继而拉低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盈利水平。
全球范围内,汽车市场处于调整周期,以及部分主要国家和经济体汽车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等因素,也使得中国轮胎企业面临阶段性调整的压力。其中,美国和欧洲作为除中国外汽车产销规模最大的两个市场,同时也是中国轮胎出口最重要的两个目的地,其市场表现直接牵制中国轮胎出口的发展空间。
2018年,美国汽车产销量增幅仅为1%,欧洲市场的销量则连续三年下滑。增长乏力、需求不振等现实问题对欧美汽车市场施加的“制动力”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作用于上游轮胎产业,使得中国轮胎企业在上述两个国家和区域市场的业绩增长可能遭遇一定阻力。
无序竞争影响海外发展质量
中国轮胎出口市场能够形成规模效应,得益于开展海外业务的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大量企业涌入出口队伍也带来了市场过度膨胀,及扰乱市场秩序和引发无序竞争的隐患。
而且,由于各轮胎企业和主要出口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目标市场也有较高重合度,加之国内企业在品牌、产品、技术等方面较跨国企业仍存差距,因此中国轮胎企业从事出口贸易主要面临的是与国内友商的内部竞争,特别是在价格方面。
《蓝皮书》提醒,如果价格竞争陷入恶性循环,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的乱象还会消磨企业的意志、耐性和信心,扰乱出口市场正常运行秩序,加剧企业间内耗,削弱中国轮胎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精耕细作“下半场”
虽然国际市场整体环境不容乐观,但《蓝皮书》认为,市场化背景下的中国轮胎企业正在告别“野蛮生长”,进入需要精耕细作的“下半场”。
作为中国轮胎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落脚点,美国和欧洲属于中国轮胎出口的传统领地。虽然近年来受“双反”调查影响,中国轮胎出口量的欧美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但《蓝皮书》建议,中国轮胎企业继续捍卫和巩固欧美主要市场,保证欧美存量市场的稳定输出仍是当前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中国轮胎出口贸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有效途径。
2009-2018年欧美合计占
中国汽车轮胎出口额的比重变化
对于中国轮胎企业来说,在欧美市场份额减少的环境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无疑成为了布局海外的新引擎。事实上,随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走深走实,欧美在中国轮胎出口贸易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正逐渐让渡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2010-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汽车轮胎出口额
产品层面,通过降低轮胎滚动阻力,可有效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符合全球范围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因此,安全、节能、环保的绿色轮胎成为汽车轮胎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虽然欧美市场通过强制手段抬高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短期内对我国轮胎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但未来有助于推动轮胎出口从传统轮胎向绿色轮胎转型,优化产品结构。
6月初,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建成的规模最大的整车制造厂——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竣工投产,成为继家电、手机等产品远销海外、力证中国制造实力之后,中国汽车“走出去”的里程碑事件。
而《蓝皮书》认为,伴随着中国汽车企业海外业务的进化与发展,其对轮胎产业具有较明显的外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内轮胎企业的贸易发展。
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建厂情况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汽车企业赴海外建厂大多选择亚非拉地区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而国内轮胎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目前则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汽车企业“走出去”形成的作用力有助于轮胎企业实现出口市场的平衡发展,降低轮胎企业“过度依赖欧美市场”可能导致的市场经营风险。
政府行业企业联动提升海外竞争力
《蓝皮书》在分析中国轮胎行业出口的现状,及“走出去”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等因素后,给出了中国轮胎企业提升海外竞争力的对策——政府、行业、企业三方联动,通过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打造良好的行业氛围,培育过硬的产品力、品牌力和抗风险能力,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层面入手,激发企业出口活力。
近年来,国家在释放减税降费“红利”,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已经付诸行动,轮胎企业的融资环境有所改善,赋税压力有所缓解,这些均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则对促进和扩大轮胎行业出口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政府可以为信用评级、纳税纪录好的轮胎出口企业提供便利,并通过实施差异化退税率,鼓励部分轮胎企业做大做强。
对于诞生于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轮胎企业,国内巨大的下游市场容量和终端消费需求为轮胎企业创造了同样巨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和产能释放空间。《蓝皮书》认为,坚持国内外市场并举的发展战略,有助于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并稳固企业业绩根基,为开拓国际市场夯实基础,“护航”企业海外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到2020年,包括中国、印度、东盟在内的新兴和发展中亚洲市场将继续保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经济产出。如果亚洲经济能够维持当前的稳定增长及对世界经济产出的贡献,未来10-20年,全球四个最大经济体中将有三个是亚洲国家(中国、日本、印度)。因此,《蓝皮书》建议轮胎企业跟上全球经济重点逐步东移的步调,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拓力度。
总的来说,《蓝皮书》指出,中国轮胎行业的“走出去”之路将在“阵痛”中前行,轮胎企业也正在跳出“舒适区”,逐步走上以品牌和品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并在风险与挑战面前挖掘机遇,占得先机。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京版大厦B座1104室
(8610)62383600
quanqixiang@carresearch.cn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8号|京ICP备1703259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65993545-8019 jubao@carresearch.com
法律支持: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凯睿赛驰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