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近日发布了一项关于驾驶员注意力监控系统(DMS)的调查报告。该项研究覆盖了近3500名配备某品牌DriverFocus系统的车主。数据显示,87%的受访车主在大多数或每次驾驶时均保持系统开启,70%的车主表示下一台车仍会选配此类系统。这一结果表明,DMS作为一项主动安全技术,已经获得大多数车主的认可和依赖。
IIHS主席David Harkey表示:驾驶员对这类系统的接受度如此之高,既令人意外,也令人振奋。在他看来,DMS是提升道路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毕竟,分心和疲劳驾驶是每年数千人车祸死亡的原因,2023年美国近4000起道路死亡事故与这些因素有关。
DMS系统旨在防范分心和疲劳驾驶的危险,一些系统通过分析转向模式和车道偏移等数据,分析车辆行为,判断驾驶员是否专注;更先进的系统则借助面向驾驶员的摄像头,检测驾驶员眼睛开合状态、视线方向等面部特征,识别是否分心或者疲劳。当系统发现异常,便会通过屏幕图标、提示音或触觉反馈向驾驶员发出警告。
在经常使用该系统的驾驶员中,64%的受访者表示系统帮助他们成为更安全的驾驶员,63%的人认为系统有助于避免分心驾驶。尽管大多数用户肯定了DMS的价值,但研究也揭示其在实际体验中的一些不足。不少驾驶员反馈系统触发警报过于频繁,干扰驾驶,会选择关闭系统,或者在驾驶员没有昏昏欲睡或分心的情况下出现误报,例如车辆变道时,因驾驶员未启动转向灯并侧身查看,就被判定分心驾驶而触发警报。
其他“误报”可能发生在驾驶员将视线从道路上移开,使用导航系统、调整空调按钮或操作车机等,这些行为确实造成了分心驾驶,虽然驾驶员并不这么认为。IIHS研究学者Aimee Cox解释说:“我们很多动作几乎是无意识完成的,并不觉得有什么危险。但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行为——比如摆弄中控屏或低头设导航——会悄悄分散注意力,提高事故风险。”
IIHS对类似安全系统(如车道偏离预警)的研究发现,相较于声音警报,更多驾驶员倾向于接受触觉式提醒(如方向盘振动)。因此报告建议,DMS系统可采用分级警报策略:初阶提醒使用温和的振动或视觉信号,若驾驶员未回应或风险持续升高,再升级为声音警告。这样既维持了系统有效性,也减少对驾驶的干扰。
调查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在30天内收到过分心提醒,但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因打瞌睡被系统提示“休息一下”,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疲劳驾驶不常见。事实上,有12%的驾驶员表示,系统曾在他们几乎要睡着时发出警报。这说明,尽管嗜睡发生的频率较低,但其危险性极高,可靠的监测与提醒机制十分必要。
近年来IIHS更新了部分自动化车辆的保障评估标准,明确要求车辆需配备驾驶员注意力监测功能,否则无法获得“良好”评级。2022年时,市场上尚无半自动驾驶系统能满足该要求。这也反映出,DMS已不再是一项“锦上添花”的配置,而正在成为智能汽车主动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尽管目前的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在误报、报警方式等方面仍有优化空间,但它已经获得大多数车主的认可。随着传感技术不断升级、算法持续优化,未来的DMS将更精准、更人性化,将成为驾驶席上一位真正懂用户、守护用户的“隐形安全卫士”。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京版大厦B座1104室
(8610)62383600
quanqixiang@carresearch.cn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8号|京ICP备1703259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65993545-8019 jubao@carresearch.com
法律支持: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凯睿赛驰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