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出海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共同认知。其中,中国品牌驶入东南亚汽车市场成为“新风向”,通过整车出口、KD模式和海外建厂等方式,中国品牌在东盟的市占率从不足1%增长到6%,新能源车成为主要增长点。从本周开始,车市睿见将通过“出海速递”栏目,聚焦东南亚目的国的政策法规、销量情况、竞争状态,为出海企业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
一季度,泰国汽车产销量双双同比下滑
泰国政府推进电动汽车生产销售激励措施
细分市场中、日车企表现“各有千秋”
品牌忠诚度表现中国品牌位列第三
▍一季度,泰国汽车产销量同比下降
泰国工业联合会(FTI)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3月,泰国国内汽车产量138,331辆,同比下降23.08%,新车销量56,099辆,同比下降29.83%。2024年一季度,汽车产量414,123辆,同比下降18.45%,新车销量163,756辆,同比下降25%。
泰国工业经济办公室认为,持续面临的家庭债务高企和购买力疲软困境,以及由于担心不良贷款,银行在向汽车购买者贷款时持谨慎态度等因素,造成泰国汽车总产量连续多月下降。
FTI表示,电动汽车进口激增,以及消费者对皮卡需求疲软造成的皮卡产量下滑,也是泰国汽车产量下降的原因。
但FTI对泰国汽车工业的未来持乐观态度。FTI预计,继2023年生产184万辆汽车之后,2024年泰国汽车总产量有望达到190万辆。
▍推出EV3.5计划+电池本地生产激励政策
随着世界转向更可持续和更环保的交通选择,泰国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持续上升。1月2日,EV3.5 计划正式生效,作为包括补贴、降低整车进口关税和消费税削减的一揽子计划,泰国政府拟额外投入71亿泰铢(约人民币14.49亿元)激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从2024年开始,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可获得10万泰铢(约人民币2万元)的补贴。该计划预计将使83万辆电动汽车受益。
另外,EV3.5计划将支持外国车企对泰国电动汽车行业进行更多投资,促进传统企业向电动汽车过渡,并吸引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泰国建立工厂。如果外国车企承诺2027年之前在泰国设厂生产电动汽车,2024-2025年进口到泰国的纯电动汽车可以减免高达40%的进口关税,以及2%的消费税。
4月17日,泰国国家电动汽车政策委员会批准促进电池生产和储能系统投资的措施,吸引领先的电池制造商在泰国投资。电池生产商可以向投资促进委员会申请补贴和财政支持。投资者申请资格包括:供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制造商;投资者有生产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电池的计划;电池的能量密度不低于150 Wh/kg,最小生命周期达1000次循环。项目申请截至2027年底。
补贴和激励政策吸引了众多中国汽车及电池制造商赴泰国进行投资生产。包括比亚迪、名爵、长城、长安、广汽埃安、哪吒和福田的七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已在泰国建立电动汽车生产基地。近期,泰国政府又批准奇瑞建立电动汽车制造工厂。电池制造商方面,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表示,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多家企业对在泰国投资“非常感兴趣”。
▍中、日车企表现“各有千秋”
在3月举办的第45届曼谷国际车展上,多家中国品牌携新车亮相,并依靠智能化、电动化特点显著获得泰国消费者青睐,本届车展共预定53,438辆新车,其中,丰田获得8540辆预定,排名第一,比亚迪获得5345辆位居第二,此外,名爵、长安、长城等都有所斩获。
泰国市场曾被称为日系车的“后花园”,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泰国,局面正在发生改变。据报道,2024年1-2月,泰国B级轿车销量12,532辆,丰田雅力士位居榜首,占据56.3%的市场份额;B级SUV/跨界车销量17,030辆,丰田雅力士Cross位居榜首,拥有41.1%市占率;B级纯电动汽车类总注册量2533辆,比亚迪atto3位居榜首,广汽埃安、MG位列二、三。D级车共销售4461辆,其中销售冠军为比亚迪海豹,共销售3310辆,市占率达74.2%。
▍品牌忠诚度方面,中国品牌还需加把劲
中、日车企在燃油车、新能源车销售领域“各有千秋”。但在消费终端,据泰国本土一家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调查发现,消费者对日系品牌最有信心和忠诚度,而中国品牌的忠诚度位列第三。中国品牌还需要在本土化车型、个性化营销等方面加大投入。
此外,调查还发现,70%的受访者会在车辆使用9年左右选择换车,而再购选择燃油车和混动车型的消费者数量高于选择纯电汽车人数。为有效并可持续地建立客户对品牌的信心和忠诚度,泰国汽车市场参与者需要重视在售前、售中和售后全流程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体验。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京版大厦B座1104室
(8610)62383600
quanqixiang@carresearch.cn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8号|京ICP备1703259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65993545-8019 jubao@carresearch.com
法律支持: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凯睿赛驰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