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动驾驶到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正加速深入到大众出行方式与整体汽车产业当中。不过在转型过程中,智能汽车也面临着技术、质量和安全的全方位挑战。
图片来源:车市睿见
近日,在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如何解决智能汽车发展的痛点,推动智能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多位中外专家在“智能汽车专题论坛”上,共同探讨如何合力拥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的话题。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拥有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全产业链基础,在新能源、电池技术、智能化水平、智能驾驶等领域优势突出,推动中国市场,从单一的汽车消费大国,向汽车技术合作大国转变。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
▍“链”出质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智能汽车从电动化、共享化的上半场变革,向网联化、智能化的下半场快步迈进。
根据中国贸促会的数据,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今年前10个月,中国汽车出口392.2万辆,同比增长59.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99.5万辆,同比增长99.1%。
智能汽车也随着电动化的深入,进入到了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阶段,提高质量成为保证汽车供应链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自力提出,推动智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在整车及其配套的全产业链供应链上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
多位嘉宾在论坛上提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非常庞大,集上中下游所涉及的原材料生产、微电子工艺、新能源电池、汽车制造、软件与人工智能以及移动通信服务等诸多领域。此前,无论是老牌车企还是造车新贵,在智能汽车质量问题的赛道上频频受挫。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只有保证了作为终端,能够让消费者切身体验的汽车产品的稳定性,才获得消费者信任,进而提升销量,最终实现整体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图片来源:车市睿见
而对新技术的敏感和追逐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能够迅速成长并保持优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的三电技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但溯源到产业链的上游,特别是高性能、高安全的芯片,包括动力域、底盘域的控制等等,与全球先进的水平还应该有一些差距,需要不断地融合创新。而在这当中,保证质量的稳定也是重要一环,只有稳定的质量,才能让消费者更加信赖产品。
▍“链”出生态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在论坛的演讲中指出,智能汽车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是简单的链式关系,而是多产业相连的网络化图谱,非常复杂,有的链条可能涉及成千上万家企业,所以打造产业生态极其重要。
一直以来,众多外资车企在积极深耕本土化战略,都与中国供应商打造了具备相当成熟度的供应链体系,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合作也得到了实质性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供应商开始走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配套,尤其是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当下,不少中国本土供应商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逐渐成为“关键角色”。
图片来源:车市睿见
在专题论坛上,也有多家企业与品牌分享了与合作伙伴共建供应链、合作共赢的故事。包括宁德时代锂电池、中国铝业集团汽车用铝、特斯拉整车制造生产线、博世中国智能座舱等,都是供应链合作的产物。
在随后的圆桌会议上,也有多位企业和专家表示,智能化时代的汽车工业发展,已不再局限于单线的技术革新,而是集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跨界技术融合创新。中国企业期待着继续深化汽车产业链全球合作。
“随着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生态伙伴,让产品、技术、产业在全球充分流动和共享”。在论坛上,与会嘉宾如此总结道。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京版大厦B座1104室
(8610)62383600
quanqixiang@carresearch.cn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8号|京ICP备1703259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65993545-8019 jubao@carresearch.com
法律支持: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凯睿赛驰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