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解决方案>正文

腾势:尚能饭否?

来源:车市睿见发布日期:2018-12-10 14:09作者:崔笑宇

腾势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上一个特殊的存在。

2010年,戴姆勒和比亚迪按50:50股比成立了一家新的合资车企——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推出彼时中国市场首个定位中高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腾势(DENZA)。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曾将腾势形容为“戴姆勒和比亚迪的孩子”,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出生的品牌”。


王传福对腾势的评价并不是没有道理。比亚迪是国内电动车技术最为成熟的车企之一,戴姆勒是世界知名豪华车生产商,说腾势含着金钥匙出生也不过分。

2014年,腾势首款车型上市,续航里程达300公里,被称为腾势300,而同期其他电动车续航里程多在150-200公里,可谓“一个能打的都没有”。2017年和2018年,腾势400和腾势500上市,但同级别其他车型续航里程的提升,使腾势逐渐丧失优势。而且,这两款车型也仅是腾势300的改款,除三电的优化和配置的更新外,造型几乎没有改变。

从现在的市场表现看,当初备受瞩目的腾势显然没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2015年、2016年,腾势300的年销量仅为2888辆和2287辆。一款在售车型,两千多辆的年销量,腾势成为当时全国69家车企销量排名的倒数第一。腾势500的上市也未能扭转局面。2018年10月的销量仅为3辆。

销量传导至品牌,最直接的表现是,2014年—2017年,腾势汽车分别亏损2.6亿、5.7亿、13亿、4.8亿,年均亏损6.5亿,坐实了“啃老”的名声。

腾势的溃败,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造型不符合市场主流审美

腾势罕见地选取了“两厢半”设计,外形酷似SUV,实则尾部还有一个完全封闭的后备厢。腾势在前端设计初期被定义为轿车,但是并没有什么成型的经验可借鉴,基于调研结论,最终产品偏向了国人对空间的需求。

腾势300车身长度4642mm,轴距2880mm,空间确实让人惊喜,但其他造型为空间做了过多妥协。由于底盘需要布置电池包,使得整车高度上升,俨然一副SUV水准。再加上密密麻麻的格栅设计,整体造型繁复,比例失调,过度挑战了市场主流审美。后续改款车型上也未见任何修正,未免对当初的设计太过自信。

2. 定价过高,产品力虽强但与售价不匹配

腾势300和400的售价在40万元左右,腾势500补贴后售价为29.88万—32.88万元,该价格已经超过豪华品牌入门车型。6人评测小组对腾势500进行过一天的试驾,其品控方面确实能够体验到戴姆勒把关的水准,领先国内其他电动汽车,尤其是一系列造车新创企业的产品。而且,NVH表现相当优秀。

但是,仅凭这些,难以撑起腾势500的30万元甚至40万元的售价。

3.车型单一,无其他车型进行补充

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创立至今已有8年,目前还鲜有一家车企能够靠一款车型支撑如此之久。后期的腾势400和腾势500虽颇具话题性,但本质还是初代300的改款。除此之外,腾势再未发布过第二款车型,也罕有公开宣布其品牌战略。把全公司的命运押宝在一款车型上,相当冒险。

4.电池路线选择失误

腾势汽车选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是比亚迪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同目前主流的三元锂电池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循环寿命长,能量衰减率低,受温度影响小,制造工艺成熟,且碰撞后安全性在众多电池中也是最好的,这为腾势在C-NCAP电动车碰撞试验中加分不少。

但是,磷酸铁电池有致命的劣势:理论能量密度低。腾势500的电池能量密度为105.72Wh/kg,几乎触及理论密度的天花板。采用三元锂电池的蔚来ES8电池包能量密度为134.68Wh/kg,且还有提升潜力。这意味着同样的电池容量下,磷酸铁锂电池的质量更大。腾势500的车重已达到2.1吨,未来如果想继续提升续航里程,车重必将继续增加。

目前,国内补贴政策按续航里程和电池能量密度两个指标确定,众多厂商纷纷转向三元锂电池,甚至比亚迪家族产品(秦EV450、秦Pro EV500、元EV360等)全都换装了三元锂电池。曾经的电池产业巨头沃特玛也因对磷酸铁锂路线的过多投入,对三元锂的技术储备不足面临倒闭的命运。

腾势就产品而言算不得成功,但这并不能认定是比亚迪投资的不成功。毕竟在那个时期,任何企业对于电动车的发展方向还没有一个清楚的概念。鸡蛋不能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比亚迪作为国内电动车的先行者,与戴姆勒合作也是投石问路、降低风险的一种措施。

腾势的例子为比亚迪自身在新能源的技术领域提供了更多可汲取的经验,不管是早期的G6还是如今的王朝系列车型,均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至于腾势自身,仍是比亚迪整体布局中的一员。2017年比亚迪与戴姆勒继续共同为腾势增资10亿元。即将进入2019年之时,电动车市场早已不是几年前的局面,传统车企的百花齐放,新创造车企业的雨后春笋之势,竞争空前激烈。腾势若想存活下来,需要从顶层战略至产品矩阵,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避免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6人评测组”背景介绍

基于独创的体系,站在用户的立场,通过专家的视角,透视不同的维度,CCA团队“6人评测组”通过对新车型进行商品性评估,发现不符合用户“审美”的问题点,提供改善建议,帮助主机厂设计研发、品控等部门改进车辆初期问题,最终实现“完美质量”。

“CCA” 是China Customer Audit的缩写,即中国汽车用户商品性评价。是一套整体解决方案,以大数据为基础,以中国汽车“用户声音”模块和“技术风险”模块组成评价体系,包括营销维度、抱怨投诉、装配制造、安全法规等等。CCA团队在进行评测过程中,每次最少安排6名或以上的行业专家参与,故称为“6人评测组”。

分享到: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京版大厦B座1104室

(8610)62383600

quanqixiang@carresearch.cn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38号|京ICP备1703259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65993545-8019  jubao@carresearch.com

法律支持: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凯睿赛驰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